近年來,近視逐漸呈現低齡化、加重化趨勢。中小學生每日在校學習時間為6-9小時,教室照明環境是影響學生視力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。那么,教室照明環境有哪些常見的指標呢?
01照度
指單位面積上所接受可見光的光通量,單位勒克斯(Lux或lx)。照明燈具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,其光衰加快,照度逐漸減低。在昏暗的環境中學習,不僅明顯降低學生學習效率,而且容易導致近視 。
中小學校
課桌面上的維持平均照度值不應低于300lx,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.7;黑板照度維持平均照度值不應低于500lx,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.8(GB 7993-2010、GB/T 36876-2018)。
幼兒園
維持平均照度值不應低于300lx,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.7。(參考平面為地面)(DB
31/539-2020)
02眩光
指視野中由于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圍的不適宜,或存在極端的亮度對比,以致引起不舒適的感覺或降低觀察細部或目標的能力的視覺現象,以統一眩光值(UGR)表示。照明燈具本身UGR過高及不合理的布燈方式都可引起眩光,不僅刺眼,還會分散學習注意力。
教室的統一眩光值不宜大于19(GB 7793-2010);中小學校教室、幼兒園活動室統一眩光值≦16(DB 31/539-2020)。教室應設窗簾以防止直接眩光;書寫板表面應以耐磨無光澤的材料制成,防止反射眩光。
03顯色
指與參考標準光源比較,光源顯現物體顏色的特性,以顯色指數(Ra)表示。燈具的顯色指數越高,色彩越逼真,有利于視覺健康。
光源的顯色指數不宜小于80(GB 7793-2010、GB/T 36876-2018 );雙端熒光燈燈具顯色指數初始值應不低于80,LED燈具顯色指數初始值應不低于90(DB 31/539-2020 )。
04色溫
表示光線中包含顏色成分的一個計量單位,單位為K(開爾文)。不同范圍色溫給人不同的感受。
宜采用3300K-5500K色溫的光源。
05藍光防護要求
藍光是一種高能量可見光。波長400nm~450nm波段以內的藍光可以造成“視網膜藍光危害”。藍光危害等級的劃分為:無危險、低危險、中危險和高危險四類(RG0-RG4)。
雙端熒光燈教室照明燈具,紫外輻射等級應為無危害(RG0);LED教室照明燈具,藍光危害等級應為無危害(RG0)。(DB 31/539-2020)
06光源頻閃
光源發出的光隨時間呈快速、重復的變化,使得光源跳動和不穩定。在“光污染”中,以頻閃效應所帶來的危害性最為普遍。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室內應防止頻閃效應及閃爍現象。
照明裝置運行維護
定期維護和更新損壞、有缺陷的光源和燈具,當光源或燈具因光衰不能滿足相關要求時,應及時更換;每學期清潔照明裝置表面;每學期對照度、均勻度、色溫、顯色指數等項目進行教室照明復測。
雙端熒光燈燈具更換年限宜為5年,LED宜為8-10年。(DB 31/539-2020)